
交流合作
产教融合 共谋发展 │2024年智能会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燕京理工学院于202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举办2024年智能会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财经类教师数字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此次活动旨在实施数字技能产教融合工程,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并充分发挥智能会计产教融合在财经类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燕京理工学院主办,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智能会计产业学院以及国云宏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并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志研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协办支持,本活动由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大力支持。其中,智能会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10月31日在办公楼328会议室举行。
杨良院长
研讨会由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袁庆禄教授及中国政法大学王燕祥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全国20余所高校的院长、相关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政府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领导、企业代表以及燕京理工学院校领导、会计学院及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全体教职工均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王燕祥教授
袁庆禄教授
在研讨会的上半场,新道新财经业务总监陈静女士发表了题为“数智时代的会计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产业持续升级、教育深化课改、产教融合新范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会计创新发展的路径。陈静总监特别指出,当前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并强调数智化时代财务角色需从服务型向价值型转变。她进一步强调,未来五年,技术应用和数智化将继续成为商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面对未来行业,高校需守正创新,通过数智升级,重构业财关系,驱动价值创造,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转型,成就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陈静总监的分享使与会者深刻认识到,高校需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
陈静女士
北京中有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项目经理徐友展总经理就“学校应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进行了主题报告。徐经理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指出了当前会计从业的现状,并就如何让毕业生快速融入社会、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快速转换提出了建议。他强调,当前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高端会计人才紧缺,且会计行业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需呈现递进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
徐友展总经理
北京市国首律师事务所的王军主任律师作了题为“法务与会计融合点的实践探索及其对学科建设的深远影响”的主题报告。王军主任围绕实践中的利润计算方法、审计领域中重大与非重大审计事项的区分标准、以及审计证据与诉讼证据的融合路径等关键议题,向与会者分享了其独到见解。他着重指出,企业财税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以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审计流程的自动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与法务工作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显著。会计从业人员需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而法务工作者亦需深入理解会计与审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这种交叉应用不仅提升了法律和会计在解决经济纠纷与打击欺诈行为方面的效率与准确性,也为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王军主任
在会议的下半场,泰国暹罗大学的刘占文博士就“人工智能对审计实践的革新与影响”进行了主题汇报。刘占文博士从审计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技术的简述、人工智能驱动的审计决策机制、智能化为审计实践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以及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他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有效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并分享了AI在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流程优化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刘占文博士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审计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方面,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方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由传统的通过实际审计工作逐步积累,转向利用智能工具(如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高效学习。另一方面,审计团队的人员结构也将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更加灵活高效的“菱形”结构转变,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
刘占文博士
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合伙人李美珍女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初入职场的那些事”的主题演讲。李美珍女士以自身经历为依据,深入分享了职场心得与技能,详细阐述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职场文化,并探讨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她详细解析了会计事务所的内部运作机制,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向新入职人员传授了通过有效沟通与持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职场竞争力的方法。同时,她还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以便更精准地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工作人员也应积极走进校园,对毕业生进行专业培训,协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李美珍女士的分享,不仅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生动的案例与宝贵的建议,同时也为学子们更好地适应职场、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美珍女士
国家会计学院的二级教授于长春教授,就“高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深入剖析了当前高等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就如何构建高效、实用的高校实践性教学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于长春教授通过对市场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指出实践性教学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随后,他就高校如何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二是高校应加快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步伐;三是应将动手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纳入考核范畴;四是应加大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与传递力度;五是管理机制应逐步透明化与完善。于长春教授强调,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于长春教授
最后,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杨良教授发表了答谢致辞。杨良院长向所有与会嘉宾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之情。她指出,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为智能会计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燕京理工学院愿与各位与会专家携手并进,共同为推进智能会计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力量。
研讨会参会嘉宾合影
随着智能化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财税审行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在推进智能会计行业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完善政校企之间的交流平台、着力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壮大财经领域新质生产力和推动会计行业的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会计学院
审核/会计2404李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