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会计文化节】产教融合 专业共建|数字化财税审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论坛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优化财税审专业人才供给结构,4月9日,第七届会计文化节暨数字化财税审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论坛研讨会于办公楼328进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程淮中教授、北京国首律师事务所董事长王军、北京国首律师事务所吕硕律师、廊坊志研咨询有限公司李锋总经理、廊坊志研咨询有限公司王于老师、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客户部总经理王书斌、知链智信会计产品总监杨彩华、防灾科技学院骨干教师等,以及会计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由会计学院院长杨良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计学院院长杨良教授介绍会计学院的基本情况。杨院长表示,会计学院是燕京理工学院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目前设有会计学、审计学和税收学三个专业,实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管理,积极推动会计科学技术发展,凸显交叉融合,紧跟行业动态,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形成了融合国际视野的师资力量、学生规模、人才质量、学科建设为一体的较高水平二级学院,被誉为“会计师的摇篮”、“审计师的基地”。
杨良教授发言
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负责人武玲玲老师对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建设情况做了汇报,就学院的基本情况、师资队伍、会计学专业以及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在了解学院会计学相关情况后,程淮中教授指出,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培养的“宪法”,方案的制定要遵循“126”原则,以“立德做人”为根本,满足用人单位和学生自我成长的双需求,并遵照“育人为本”、“产教融合”、“系统思维”、“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原则”、“工学和一”、“完善机制”等六个基本原则,要做到业财一体化、管控融合化、分析可视化、处理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培养特色化、能力综合化、校企协调化等八方面的协调统一。此外,程教授就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给予了细节上的优化意见。王军董事长为目前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他表示,课程要体现学院的“理工”背景,尽量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设置,重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重视税务方面的课程,增强实务应用,可就法律基础添设合同法、刑法等相关课程以及会计人员如何化解法律风险,减少违反刑法的可能性等相关专业内容,增加小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课程等。杨彩华总监表示,人才培养计划应符合未来五到十年的人才需求,重视智能化和绿色化相关趋势对会计学专业的影响,注重开展“碳”相关的会计业务的拓展以及准则的学习,将碳会计、碳审计、碳金融等内容加入专业课程。
程淮中教授发言
王军董事长发言
杨彩华总监发言
王书斌总经理发言
会计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负责人苏洪琳老师汇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情况。苏老师介绍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了解专业情况后,程淮中教授指出,培养目标可参考教育部对外发布的人才培养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实施保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落地,程教授指出了诸多细节问题,如需将“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等。李锋经理表示,可通过产业学院来解决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缺失问题,人才培养要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王军董事长指出,要考虑培养目标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能力等需要长期培养的意识能力如何体现在课程。杨彩华总监提出,要加强技术类课程建设,加入数据库、十大基础算法等相关选修课程,为后续决策提供基础。吕硕律师表示,选修课程中可加入每年的新政策新规定,如税法等相关内容。
李锋经理发言
吕硕律师发言
王于老师发言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数字化财税审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财税审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计学院院长杨良表示,各位专家的发言为会计学院育人建设指明了方向,此次论坛促进了会计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相信会计学院在杨良院长的带领下,将持续打造高端实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数字化浪潮的高新技术人才,助力会计学院学生向新时代迈进,为会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会议合影
文/会计学院
审核/政审2301李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