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会计文化节】燕京理工学院第八届会计文化节 聚焦AI赋能数智财税审人才培养新路径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探索AI技术在财税审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构建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燕京理工学院第八届会计文化节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AI赋能数智财税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研讨会于9月24日下午在综合办公楼32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会计学院院长杨良教授主持,围绕数智化背景下财税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入探讨。校领导、外请专家、会计学院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这场学术盛会。

会议现场

本次研讨会在专业建设汇报中拉开帷幕。会计学专业负责人武玲玲老师分别从基本情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建设成效及发展规划六个方面展开。通过构建“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数智技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推动会计人才从传统核算向管理型、数据型转型。审计学专业负责人高钰涵老师重点介绍了大数据审计、政府审计和法务会计三个特色方向的建设成效,凸显了"审计+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特色。税收学专业负责人刘宏伟老师则从金税四期政策背景出发,阐述了智慧税务管理课程体系与“校税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三个专业的汇报充分展现了会计学院在数智化转型中的系统性布局与特色化发展路径。

会议现场

随后的专家讲座环节围绕科研赋能财税审人才培养的主题展开,将本次研讨会推向高潮。科研工作为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注入新动能,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为财税审人才培养提供 “源头活水”。陈一东博士以“科研的思想论与方法论”为主题,深刻阐释了科研工作作为“战略投资”的价值内涵,提出通过定位领域、选题方向、习惯执行三步法构建科研体系,为青年教师开展数智化背景下的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陈琳博士系统解析了核心期刊论文从选题到发表的全流程,特别强调数智化研究在文献综述、理论构建和方法创新上的学术规范。杨志娟博士则聚焦课题申报策略,指导青年教师将数智财税审研究需求转化为具有实践价值的科研项目。尹美群教授在《会计专业建设:从传统到未来的跃升》报告中指出,面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会计教育亟需构建“通识层—专业层—方向层—实践层”四层架构培养体系,通过数据素养底座建设、课程创新和微专业模块化等举措,实现会计人才从“工具型”向“战略型”的系统性转型。

会议现场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数智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协同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专家认为,数智财税审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产业需求—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的闭环机制,通过真实企业案例导入、跨学科师资共建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研讨中形成的共识为学院后续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会议现场

研讨会最后,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李庆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本次会计文化节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通过专业汇报、专家讲座和专题研讨三个环节,系统呈现了数智财税审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方向。李庆副校长强调,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学校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数智技术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二是完善“产业学院+实践基地”的双元育人平台,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实践能力;三是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动态优化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同步。会计学院将继续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打造具有特色的数智财税审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会议现场

本届会计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数智财税审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更展现了学校主动应对时代变革、创新育人模式的坚定决心。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学科交叉,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正在谱写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的新篇章,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会议现场

 文/会计学院

审核/注会2403 栗淼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