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活动

公益实践 燕理在行动|“会”聚微光·守童计划实践团赴邢台市宁晋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耿庄桥小学(四)

在移动支付覆盖生活日常、数字金融席卷浪潮的数字化时代,纸币交易、算盘运算渐成“古老风景”。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专业技能传递金融温度,7月25日,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 “会” 聚微光·守童计划实践团,带着承载会计文化的算盘、纸币,奔赴邢台市宁晋县耿庄桥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传统金融工具搭建知识桥梁,为乡村孩子开启金融实践与成长陪伴之旅。

合影留念

点钞技能:指尖灵动,解码货币 “数” 秘

实践团成员化身 “金融技能导师”,开启点钞教学之旅。教学伊始,成员们系统讲解人民币基本特征与防伪知识,从票面图案、数字编码到安全线、水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示例,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货币的正确认知,守护 “钱袋子” 安全。随后,聚焦点钞技能,成员们分解演示 “两指法” 操作流程。讲解时,强调指法运用的灵活性、力度控制的均匀性与节奏把握的协调性,让孩子们理解 “稳、准、快” 要点。分组实训中,孩子们围坐一起,认真模仿练习,成员们一对一指导,纠正姿势、调整节奏。从笨拙拨钞到逐渐熟练,孩子们眼神里满是专注。点钞比赛环节将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手持练功券,全神贯注清点,快速、规范的动作展现学习成果。教室内沙沙钞响,各个小选手们争分夺秒,完成后自信举手示意。比赛不仅检验技能,更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与成就感,让金融实操从课堂走向 “实战”。

活动现场

珠算传承:算盘拨动,领悟传统智慧

珠算教学从历史溯源切入,实践团成员讲述算盘起源与发展,从古代商业运算到现代文化传承,让孩子们了解这一传统计算工具的文化价值。认识算盘结构时,详细介绍 “上珠”“下珠” 计数原理,用比喻让抽象知识变生动,比如把上珠比作 “数字小管家”,一颗代表 5,下珠则是 “数字小兵”,一颗代表 1 。基础拨珠手法教学中,“一上一”“二上二” 等口诀伴随实操练习。成员们耐心引导,手把手教孩子们拨珠、清盘,从简单加减法运算起步,鼓励大家边念口诀边操作。尽管现代电子计算器普及,孩子们对算盘仍充满好奇,反复练习中,不少孩子能熟练完成多位数加减,感受传统计算工具的奇妙,理解 “珠动数出” 的智慧,传承古老会计文化基因。

活动现场

学玩相伴:金融课堂外的成长陪伴

教学间隙,实践团成员融入孩子们的课间时光,化身 “大朋友” 陪伴左右。实践团成员与孩子开展算数接龙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孩子们的算数能力;做游戏时,设计融入金融小知识的互动,开展“金融知识接力赛”,用趣味问答巩固货币、理财认知。辅导作业环节,成员们耐心解答难题,倾听孩子们校园趣事,给予学习方法建议与成长鼓励。在陪伴中,不仅传授知识,更用温暖陪伴填补乡村孩子成长中可能缺失的 “同龄关怀”,让金融实践课堂延伸出情感温度,助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让会计知识的传递与童真成长同频共振。

活动现场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实践团带着古老算盘与纸币奔赴耿庄桥小学,以金融实践课传递专业温度,用陪伴填补成长空白。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耕,让传统金融工具持续成为连接知识与童真的桥梁,为乡村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更多“微光”,书写属于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教育、传承金融文化的生动故事,让这份在数字时代传承文化、陪伴成长的初心,持续照亮更多孩子们的探索之路,让“会”聚的微光,永远温暖而明亮 。

活动现场

文/蒲公英志愿服务中心

审核/注会2403 栗淼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