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会计学院“会”聚微光·守童计划实践团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始终牵动着社会的目光。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会”聚微光·守童计划实践团,怀揣着专业使命与人文关怀,奔赴乡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围绕“认识各国纸币与全球化视野拓展”主题,以货币为纽带,将会计文化传承、留守儿童关爱与国际金融视野培育巧妙融合,展开一段独特的实践。

活动现场

世界货币之旅:开启金融文化新窗口

实践团走进区星河185社区,为留守儿童打造“世界货币之旅”专属课堂。活动现场,各国纸币化作文化使者,在志愿者手中一一亮相。从美元的“自由女神”到欧元的“门窗建筑”,从日元的“福泽谕吉”到人民币的“名山大川”,会计学子们以实物展示为基础,配合生动图文,讲述纸币上的历史故事、文化符号与设计巧思。“这张人民币上的桂林山水,藏着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欧元纸币的建筑图案,体现欧洲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随后,汇率换算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索热情。志愿者设定“虚拟出国行程”,引导孩子们规划外币兑换方案,从计算汇率差值到合理分配旅行预算,孩子们在趣味任务中,逐步掌握汇率换算知识,金融全球化的种子悄然播撒。

货币背后:会计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织传承

各国纸币,不仅是金融工具,更是文化载体,与会计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会计作为记录经济活动、管理财富的专业,其发展历程中,货币始终是核心元素。实践团借“认识各国纸币”活动,将会计文化融入其中:从纸币反映的经济发展水平,到货币管理背后的会计逻辑,让孩子们在了解世界货币时,触摸到会计文化的脉络。

活动现场

同时,纸币上的文化符号,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桥梁。人民币的名胜古迹、各国纸币的历史人物与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缩影。留守儿童在认识世界货币的过程中,既拓宽了国际视野,又能从多元文化对比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这种以会计专业为依托,串联金融知识、传统文化与国际视野的实践,让关爱留守儿童之举,更具文化厚度。

以专业赋能:守护童心,传承文化,共筑未来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成长中缺乏多元文化滋养。“会”聚微光·守童计划实践团的这堂“世界货币课”,不仅填补了金融知识空白,更用文化浸润童心。当孩子们拿着各国纸币图案卡片交流,用刚学的汇率知识“规划旅行”,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世界的渴望与对知识的热爱。从会计专业角度看,这是一次专业使命与社会担当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育人力量,把会计文化、金融知识以儿童易懂的方式传递,让专业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成为照亮留守儿童成长之路的光。而在更深远层面,这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关爱的双向奔赴:借世界货币之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拓宽国际视野;以专业实践之名,守护留守儿童成长,培育有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的未来一代。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实践探索,让会计专业力量持续发光,让关爱留守儿童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浇灌出知识、文化与希望之花,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多元文化滋养下,勇敢拥抱广阔世界,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专业价值,在守护与传承中熠熠生辉。

文/蒲公英志愿服务中心

审核/注会2409 王婷